登录 | 注册
中华陈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陈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长乐双江陈氏祖源世谱 已阅:3816 / 回复:1(楼主)

序 言

颍水家声远,双江世泽长。河南颍川是我们这一支陈氏的郡望,共同的故乡。自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县治从敦素里(古槐)迁到吴航头(长乐城关),长乐各地陈氏宗亲陆续随迁而来,颍川是我们共同的出发点,吴航则是我们共同的落脚点。
清康熙六年 (l667),城关西隅江山系诸生陈瑞雷与社学铺井银池藩篱系首富陈一善联合倡议,六支颍川陈氏:江山、藩篱、国佐、营田、宗玉、文石联成一体,合奉一祠,祭祀祖先,同修一谱,知其所出。依据上、下洞江(双江)汇流于县西河阳港(俗称河下江)这道风景线,取名“长乐双江陈氏”,喻“双江汇流,财源广进,陈氏一家亲”之义,简称“双江陈”。
长乐双江陈氏的出现是一个创举,凝聚着双江陈氏先辈的智慧和心血。联宗后的双江陈氏,有共同的宗祠,修订了族谱。因此有了统一的祭祀礼仪,族规,有了统一的世系表字。统一后的双江陈氏,加强了凝聚力,提高了知名度,友爱敦睦,和谐亲善,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值得我们后人珍惜、继承和发扬。
双江陈氏联宗迄今已三百四十余年,联宗以后,我双江陈氏子孙不断向外发展,许多宗亲迁往四面八方,他们象一颗颗金色的种子播向吴航大地,甚至跨省越界,漂洋过海,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繁衍生息,继续创造辉煌,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都是双江陈氏的光荣与骄傲。
1949年后,双江陈氏宗祠(俗称溪下祠)被废,总谱散佚,各支祠、公婆厅几乎不存,直至1991年双江陈氏理事会应运而生,族人议定重修仅存的国佐支祠权作双江陈氏宗祠,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族有谱牒,则人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则尊其祖。尊其祖,则知爱其身,修身慎行,自不容以不慎矣。”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族谱论述的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应用。”当代文学家、著名作家冰心说:“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今逢盛世,人文蔚起,此次兴修双江陈氏谱牒,乃是全族宗亲的多年期盼。历届双江陈氏理事会都十分重视修谱工作,奈因工程浩大、事务繁杂、茫无头绪而告停。幸祖宗庇佑、族人有福,本族出了陈和栋、陈德洛两位老先生。他们有文史专长又热心于本族修谱工作,他们不顾耄耋之年、身体衰弱,挺身而出,担此重担。陈和栋担任主编,陈德洛协助。陈法官、陈松官、陈勇志三位荣誉会长任修谱理事会荣誉理事长,提供经济保障。六支系宗亲推荐的编委共襄盛举。修谱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
通过这次修谱工作,我们依据族谱、高照、牌坊、祖墓、世系表字等联系上许多宗亲,他们都是我们久别重逢的一家人,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无比兴奋,他们的参与是双江陈氏兴旺发达的象征。
修谱的工程浩大,但它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使后世子孙不至数典忘本,尊卑之序不紊,来往之谊不绝。现在新谱诞生了,历代祖先泉下有知,必然欣慰。修谱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理事会对那些出钱出力的宗亲们,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双江陈氏子孙,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弘扬伦理道德,发扬祖德宗功,共谋宗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为家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局限,查证工作艰辛,我们的水平有限,本谱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希宗亲们不吝指正。

双江陈氏国佐房裔孙 陈梁冠 拜撰
                 2014年5月


作者:绝色艳 (2016/1/2 0:04:08)   回复此贴
  回复:长乐双江陈氏祖源世谱 第 1 楼

网络时代,在网上免费修谱,终身及世代不用重新修谱。家谱改革,只用一次录入家谱,再也不用写录家谱了,世代免费保存与录入。
1314博爱家谱网www.1314ajp.com实现世人一次录入家谱,世代不愁造福后代,即使你身处外国也可轻松加谱续谱。在谱内有与族员绑定的个人空间,可书写人生自传、丰采影视,使你千史留名,让此生无憾。各地风俗风情按地域保存,让更多年青后人了解本地风俗,防止失传。――欢迎全国各姓氏族人进站免费修谱。

作者:风中太阳 (2016/6/27 16:35:5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陈氏论坛  执行时间:3,179.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陈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