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始祖地第一村——陈楼

    中华陈氏网 2009年2月13日 万家姓


 

楔子:从《论语》说起

在《论语》中,孔子的一位名叫陈亢的弟子和孔子的儿子孔鲤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大意是陈亢想从孔鲤的口中知道老师是否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结果”问一得三”:不仅明白了”诗”和“礼”,还明白了”君子不偏私”的道理。据说后世文人家中厅堂里挂的“诗礼传家”的匾额即源于此。
据史书记载,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比孔子小四十岁,陈国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而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仅七十二人.陈亢便是这七十二位杰出弟子之一。伴随着千百年来文人必读的教科书《论语》,陈亢可谓名垂青史。但“诗礼传家”的文人们却很少有人会把《论语》中”问于伯鱼”的陈亢和淮阳城北的一个小村落联系在一起。
淮阳就是古代的陈国,淮阳人都把陈亢称为“圣徒”。“圣徒”陈亢生于周敬王九年(公元前511年),是陈姓始祖陈胡公的第二十世孙。相传陈亢18岁那年,楚国入侵陈国,陈亢被迫背井离乡逃到鲁国.并投入了孔子门下。孔子去世后,陈亢回到家乡课徒授业,活了78岁。陈亢居住、生活和讲学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陈楼村。
陈楼村里的村民都姓陈,他们都是同一个祖先——陈亢的后裔。

防亭在焉。
  ”《大清一统志》:“防亭在淮宁县北。”
  这些记载都提到了在淮阳北面有一个叫“防”的地方。如果你到陈楼村去打听,村民们会轻车熟路地把你领到村南的小河边.指给你看哪里曾经是古代的河道.哪里曾经是古代的码头.哪里曾经是古代直通汴州的故道,还会比划着告诉你这个”汴”字怎么写。
  仅从”防”字的字面上看,这个地方一定和军事有关系。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分封给他的女婿妫满的陈国是当时的十大诸侯国之一,妫满就是陈姓的始祖陈胡公。陈国在北面的交通要道设置了一个军事要塞“防”,作为拱卫陈的第一道防线。“防”所在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陈楼村。
  陈楼村距淮阳县城约25里.如果确实像村民们描述的那样,当时的周围有河流、码头和大道,那么这个”防”确是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要想从北面进攻陈国.这个”防”是必须攻取的。可以想见,陈亢18岁那年楚国攻打陈国的时候,陈楼村一带一定有过金戈铁马的惨烈和哀鸿遍野的凄凉。
蒲根、讲学台和陈蔡之厄
  只要是淮阳人就一定喜欢吃蒲根。和淮阳的许许多多风俗一样,蒲根被作为淮阳人餐桌上的佳肴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意味。当一位远方来客第一次品尝这种在淮阳周围的水域随处可见的植物时.几乎所有的淮阳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讲述它的典故和来历:当年孔子师徒遭遇著名”陈蔡之厄”的时候,就是靠城湖里的蒲根渡过难关的。
  “陈蔡之厄”又叫“陈蔡绝粮”。说的是孔子迁居蔡国的第三年,他第三次前往陈国时在陈、蔡交界处的遭遇。当时吴国发兵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交界一带.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到楚国任职,孔子接受了聘请准备前往楚国。陈国和蔡国的一些大夫共同谋划对策,说:“孔子是有德有才的圣贤,他所反对和斥责的都切中各国的弊政。最近,孔子长期留住在陈国和蔡国一带,各位大夫的谋划和作为.都不合于孔子的主张。现在楚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 如果孔子被楚国委以重任,那么陈蔡两国执政的大夫就要遭遇危机了。”于是就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荒郊野外。孔子“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但63岁的孔子却仍然泰然处之,传道授业,弦歌不绝。
  陈楼村里有一个世世代代都称之为“讲学台”的地方.相传孔子曾经3次在这里设台讲学.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496年,那一年在台下听讲的人中就有16岁的陈亢。7年之后.陈亢和老师一起在“陈蔡之厄”中共同度过了饥肠辘辘的7天。
四月初八莲
  四月初八莲果寺莲果寺是村子里看上去惟一让人感觉有些古意的建筑,也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建筑。村民们说.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这里都会唱大戏.来唱戏的和看戏的都是周围48个村庄的村民。而莲果寺的占地面积也正好是48亩——莲果寺好像和48这个数字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
  为什么是“48”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数字?这要从莲果寺前面的那片池塘说起。
  相传陈楼村的周围原来有一大片湖泊,名叫凤湖.是黄河改道淤积而成的。上古时期.神农氏的女儿曾经身穿白色的衣裙在池中种下莲果。第二年.池中遍生莲花.清香四溢,果实累累,莲果池因而得名。
  把”48”这个数字和莲果寺、莲果池串在一起并使之流传千古的不是传说中的神,而是实实在在的人。这个人就是陈亢的次子陈瑶。按陈楼村的族谱记载,陈瑶生于周敬王三十二年(公元前488年),年纪轻轻就已“身通六艺”。陈亢去世之后.陈瑶继承父业,继续在讲学台课徒传道。族谱称陈瑶为“一方硕儒”,终身隐而不仕,躬耕乡里。学名远播,八方学子慕名而来,求入门墙者络绎不绝。
  公元前426年,淮阳一带闹饥荒,饿死者不计其数。就在那一年四月初八这一天,陈瑶亲自领着族人到莲果池采集莲呆,施舍给周边48个村的村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后来,村民们为纪念陈瑶的“莲果之恩”, 便自发在莲果池北建造了一座祠堂,取名”莲果祠”。此后每年的四月初八,周边各个村子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莲果祠”变成“莲果寺”是汉代以后的事了。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寺则是佛教的活动场所。村民们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汉代的哪个皇帝敕令当时的陈郡把位于防亭的“莲果祠”改成”莲果寺”的,据说从此莲果寺居然成了这一带最大的佛教重地。
  关于“48”和莲果寺的故事到明朝还在延续。据说曾经受到伏羲庇佑的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大规模重修了太吴陵,还直接从国库拨款4800贯,征地48亩,把莲果寺扩建成了今天的规模。
  今天的莲果寺虽然弥勒佛和大雄宝殿犹在.但早已没有了晨钟暮鼓和僧人。每年的4月8日,周围远远近近的村民们却依然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载歌载舞,纪念曾经在这里拯救万民的伟大的陈姓祖先。


分享按钮>>冯氏家谱源       
>>浙江宁波鄞州区邱隘镇横泾村陈氏本源考